2003年3月30日,坐落在香港九龍的一個住宅區——淘大花園,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疫情暴發,導致所有住戶全部被隔離。世界衛生組織在不久之后便認定,缺乏保養的排水系統正是淘大花園疫情暴發的最大可能因素。 2009年6月,世界范圍內爆發甲型H1N1流感,《現代物業》第一時間組織專題報道,特別奉上國際設施管理協會成員、香港工程師學會成員,姬約翰博士(Dr.John D. Gilleard)抵御SARS及禽流感的全面總結性專著《從SARS中學習:物管人如何應對社區流行性疾病》(原文刊載于《現代物業·新業主》2009年第7期)。本文描述了香港的許多物業管理企業如何對呼吸道疾病——SARS做出反應,從SARS得來的經驗可以有助于抵御禽流感這樣的流行病發生的潛在可能性。 1月23日 繼續呼吁:物管人如何應對社區流行性疾病 2020年1月下旬,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爆發。1月23日,《現代物業》微信平臺再次分享《從SARS中學習:物管人如何應對社區流行性疾病》,以期對防疫一線的物業管理企業有所借鑒和幫助。 微信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c5kamUC4TMNMPiinH3pFoQ 網站鏈接:http://cnfm2001.com/guanli/fengxianguankong/2017/0103/2784.html(2017年1月3日) 此文中提及關于排水系統養護的經驗記錄及提醒: 2003年3月30日,坐落在九龍的一個住宅區——淘大花園,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疫情暴發,導致所有住戶全部被隔離?只砰_始在人群中蔓延。餐館和酒店門可羅雀。隨著時間的推進,知識和經驗在物業管理人員中得到了共享和傳播。例如,香港工程師學會(Hong Kong Institute of Engineers)根據香港政府提供的信息,專為明確了解疫情舉辦了一次會議,出席者包括工程師、環境科學家、醫學專家和學者。其他個人團體,如“屋宇設備運行及維修行政人員學會”(BSOMES)制作了一份簡短的意見書,告知如何通過樓宇服務系統在大樓里減少SARS病毒的傳播(BSOMES,2003)。BSOMES的意見書關注于通過對新風裝置、通風管道、空氣過濾裝置、消毒裝置進行特殊的標記說明,以及清潔和監控房屋,以維持一個安全而健康的室內環境。此意見書同時也提出,疫情期間,香港的公共排水系統也非?赡艹蔀闃怯顑葌鞑ARS病毒的途徑。(世界衛生組織在不久之后便認定,缺乏保養的排水系統正是淘大花園疫情暴發的最大可能因素。) 使用經稀釋過的家用漂白劑,可作為一種早期滅除病毒的有效方法。(注釋1:建議稀釋比例為1份漂白劑加99份水。在公共社區中使用未稀釋完全的漂白劑會產生不良后果,致使排污管道生銹腐壞,使得SARS病毒更容易傳播。) 衛生間洗面池和廢紙簍更是要特別關照進行消毒的地方。 (香港地區推薦)物業管理流行性/傳染性疾病應急預案: 兩周檢查一次所有的排水和管道系統。 清潔人員要檢查所有公共衛生間內的液體香皂和廢紙簍,每天至少4次。 1月27日 業內專家緊急提醒呼吁:注意排水系統的防疫 1月27日,美國綠色建筑委員會(USGBC)、綠色事業認證公司(GBCI)北亞區董事總經理杜日生通過《現代物業》緊急呼吁: 請提醒一下各物業朋友,要知會有家居隔離觀察的屋苑,所有住戶都要在地漏加注1:49的漂白水,最少2天一次。這是2003年香港 SARS (淘大花園)的慘痛教訓。 其實這適用于所有住宅。 要是有感染者,病毒有可能透過排水系統在同一座樓散播,尤其這次病癥有腹瀉。 “漂白水”這是 SARS 時最管用、最實用的東西。 氧化物對消滅“過濾性病毒”非常有效。 (我們)2003年帶著5千物業員工抗疫。 有好訊息盡通報。 事情每天、每小時在變。 我是看到今天看到上海實施家居隔離觀察才想起地漏的問題。 ![]()
第一時間發出呼吁、推送 1月31日 緊急編寫及發布新型冠狀病毒物業防疫手冊 為應對緊急情況,從1月23日開始,《現代物業》根據我國物業管理行業及企業工作特點,向多方匯集相關資料,于1月31日發布《物業管理企業特殊流行病防疫手冊》,以期能夠為廣大物業管理企業提供防控疫情的操作參考。 微信鏈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EKRwBPxDmbPwYVN8K4JmbQ 網站鏈接地址:http://xdwy2001.com/a/tuijian/2020/0206/6744.html 本手冊根據《BOMA商業樓宇流行病計劃指南》、國際資產管理協會中國(IREM CHINA)《商業不動產流行性(傳染)疾病防范指南2.0》及其他相關資料整理。部分重要內容來自姬約翰博士(Dr.John D. Gilleard)《從SARS中學習:物管人如何應對社區流行性疾病》,美國綠色建筑委員會(USGBC)、綠色事業認證公司(GBCI)北亞區董事總經理杜日生等業內人士提供的措施建議。 手冊關于排水系統防疫措施的摘要: 物業管理人員要知會有家居隔離觀察的屋苑,所有住戶都要在地漏加注1:49的漂白水,最少2天一次。如有感染者,病毒有可能透過排水系統在同一座樓散播。 2月2日 防疫措施得以各物管企業的采納及印證 業內人士通過《現代物業》呼吁的注意樓宇排水系統、排泄物的處理,也印證了~ 據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微博消息,2月1日,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透露,該院肝病研究所研究發現,在某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糞便中檢測出COVID-19核酸(新型冠狀病毒)陽性,很有可能提示糞便中有活病毒存在。2月1日深夜,國家生態環境部印發通知,部署醫療污水和城鎮污水監管工作,規范醫療污水應急處理、殺菌消毒要求,防止新型冠狀病毒通過糞便和污水擴散傳播。2月2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通過媒體回應: “新型冠狀病毒有可能通過糞口傳播,F在這個問題應該非常重視,因為在糞便里發現病毒,糞便是否傳染病毒值得高度警惕。在湖北、江西有些地方,確實有使用便桶習慣,還放在魚塘里洗,確實要引起防控注意。” ![]()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透露,研究發現確診患者糞便中檢測出新型冠狀病毒。 2月11日 香港康美樓出現樓上樓下感染案例,不排除糞管傳播可能 2月11日凌晨,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公布,香港確診第42宗新冠肺炎病例,該患者與此前當地第12宗病例患者,同居住長康邨“康美樓”的一棟樓中,特區政府當晚撤離了該大廈數十戶居民。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環境局副局長謝展寰指出,大樓通常用同一條糞管連接各樓層,也有U型去水位;然而康美樓的糞管設計上沒有問題,經初步視察后卻發現,連接該女子家中糞管的排氣管沒有完全密封,可能導致病毒傳播。目前尚未明確確定病毒傳播途徑,還需要由工程師檢查康美樓全棟大廈才能了解。 ![]()
香港康美樓出現了樓上樓下感染的案例 2月18日 鐘南山:保持下水道通暢非常重要,吸取“淘大花園”教訓 2月18日,鐘南山院士兩次指出,在疫情防護方面,保持下水道通暢非常重要,要注意做好衛生間的防護措施。他舉例,在此次疫情中,香港特區的康美樓出現了樓上樓下感染的案例。17年前的SARS中,香港“淘大花園”,整棟樓有300多人患病,這說明存在糞便等污染物干了以后又通過氣溶膠向外散發病毒的可能。 ![]()
2月18日 求解:U型管是否可以完全避免下水道傳播問題? 關于病毒極可能通過下水道傳播,廈門市物業管理協會副秘書長金云雯在線向《現代物業》提問:求解“U型管是否可以完全避免這類問題?” 1、國際設施管理協會(IFMA)北京分會副主席張明潔解答: 即便有U型彎也必須保持地漏通水,否則水封不起隔絕作用,所以有些平常不用的地漏反而在疫情期暫時堵死比較合適。 2、美國綠色建筑委員會(USGBC)、綠色事業認證公司(GBCI)北亞區董事總經理杜日生解答: 這2個圖(圖1-圖2),老百姓可能容易明白一點。 ![]() △圖1 ![]()
△圖2 。1)坐廁沖水壓力引起的空氣回流;(2)污水管氣喉破裂;(3)污水喉在外臺墻有破損(附近有窗)……都會有一定的風險。 先處理好U型管加水(1:49漂白水);坐廁蓋好才沖。問題(2)和(3),物業應全面檢查。 坐廁沖水風險和防冶。此文說得頗清楚(見圖3)。 長期開抽氣會令U型管內的水更快抽干,是故,補水要最少2/3天一次,是乎地區的濕度。 最最重要,勤洗手,消毒/洗手前,手盡量不要接觸口鼻。 新大樓(理應)將洗手盆去水接駁地臺去水,形成自動回補U型喉管的水(water seal),這亦是2003年SARS后排水設計的改進。 但要是不知樓宇是否采用這個設計,還是自行手動補水為上策。 SARS 時亦有少數物業在大廈沖廁總水箱中加氯,但這對喉管及環境做成較大傷害,萬不得已,并不鼓勵。 “所以有些平常不用的地漏反而在疫情期暫時堵死比較合適。”——這個要小心,一般物業和老百姓沒有專業手段、工具和合適封堵 (過達到氣密) 地漏,隨便用膠紙封著、不加水,反容易做成氣漏。Water Seal 反而是最簡單可靠的手段。非常時期,我們不要“懶惰”了哦~ ![]()
△圖3 據香港媒體報道,日前香港長康邨康美樓有住戶因廁所接駁糞渠的排氣管滲漏播毒造成疫情傳播,惹起公眾對洗手間衛生關注。香港城市大學工學院建筑學及土木工程學系副系主任賴志強帶領的團隊,于研究中發現沖廁產生的水珠,最高可濺至離廁板一米的位置,而每次沖廁可產生1.4萬至8萬顆水珠。若水箱相對廁板位置較高,或以閥門沖水系統,水珠會濺至較高位置。團隊發現細菌會跟隨水珠飛濺污染洗手間,并跟隨霧化過程浮于空氣中,體積越細的細菌,沖廁后在空氣中濃度越高。由于廁板及廁缸間有幾毫米的縫隙,雖然蓋上廁板沖水有助減少細菌污染,但沖廁過程中會有細菌透過霧化過程離開廁缸及浮于空氣中。此外,細菌會黏附于廁缸表面,多次沖廁后會透過霧化過程浮于空氣中,污染廁板、洗手盤、地面等。團隊提醒單靠蓋上廁板不足以杜絕細菌散播,須用1比49稀釋家用漂白水清潔廁缸及1比99稀釋漂白水清潔洗手間各處。他們建議應開啟抽氣扇,稀釋空氣中細菌及病毒。如無抽氣扇的情況下應該開窗。賴志強補充,研究發現開啟抽氣扇15分鐘能減少空氣中87%的細菌,而30分鐘則可減少98%。他又提醒開抽氣扇前應先關上窗。 ![]()
△賴志強帶領團隊研究,發布研究結果。 3、業內人士秦小南: 這對以后的開發商開發的樓盤,以及各戶的裝修,將形成一個行業標準。 從一些毛坯房中看管道的排列及走向,發現很不規范。一些老總應該向建筑行業或建委提出相關的標準化的意見和建議。 2月20日 特別提醒注意:消毒藥劑對環境的影響 BOMA中國【國際建筑業主與管理者協會(中國)】執行董事劉志標(Dominic Lau)分享資訊,通過《現代物業》呼吁提醒: “注意做好防疫消毒消殺有效措施的同時,要特別注意消毒藥劑對環境的影響,關注生態整體環境的保護。” 以下圖文轉自劉總: ——【國家城市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應登2月17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回應,如果家中沒有確診或疑似病人,保持日常清潔即可,一般不需要采取特別的消毒措施;持續1—3個月的消毒,會對地表水、土壤和植被造成一定影響,但不至于嚴重污染地下水。 過度消毒危害生態環境是有先例的。2003年非典期間,由于過度消毒,臺灣淡水河及其支流被倒入了大量漂白水,導致含氯量過高,魚群大量暴斃,直到半年后才恢復正常,對河川生態產生了明顯沖擊。 “84消毒液是含次氯酸鈉的消毒劑,主要靠次氯酸的強氧化性來殺滅微生物,目前公共區域基本上也是使用含次氯酸鈉的消毒劑。”彭應登說,自來水和市鎮生活污水的傳統消毒工藝就是用含氯制劑來消毒,即使是過量使用消毒劑,對地表水的影響不大,但對土壤和植被影響相對較大。“大量氯及殘余氯離子的存在會導致土壤變酸,破壞土壤結構,造成板結等。土壤中生活著數量巨大的微生物,有些是對環境很有益處的‘清道夫’。當過量消毒劑殺死有害菌時,同時可能殺死這些有益菌,使得城市綠地的生物網鏈遭受破壞! ![]()
2月19日《北京日報》報道,從武漢市水務局獲悉,自1月29日武漢市全力開展排水設施和污水處理設施消殺工作以來,截至2月18日,武漢全市各區、各單位累計出動6520人次,累計投放消毒藥劑1963.58噸。全市26座污水處理廠均采用次氯酸鈉24小時連續滴加消毒,累計尾水強化消毒用量共計1777.36噸,污泥消毒用量共計33.69噸。做好下水道的二次消毒。在疾控環保對定點醫院、方艙采取完善的消毒措施和監測措施后,水務需關注出水余氯,在確保消殺效果的同時,防止對污水廠運行的沖擊;重點關注一些酒店、學校臨時改造的區域,扎實做好二次消毒,減少病原進入下水道風險。做好末端污水廠的應急調度處理。調整優化污水廠運行工藝,確保達標,適當增加尾水消毒工藝,并關注出水余氯,以免過量消毒,對外排水體生態產生破壞。 杜日生對此措施的評論:
“既然采用,這樣投,倒不如在大廈天臺沖廁水箱投來得有效,尤其在有家居隔離的小區,但要提醒居民注意通風。對環境的損害,容后再說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