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乘停車場(Park and Ride,P+R)是一種布置在城市中心區以外、公共交通服務水平不足的地區,為鼓勵個體交通方式向公共交通方式轉換而設置的享受停車收費優惠補貼的停車場。換乘停車場能夠為換乘公共交通的小汽車車主提供停車設施,減少一部分進入城市中心區的私人小汽車數量,有助于緩解中心區交通壓力。近幾年在國內城市中,換乘停車場作為一種交通需求管理措施逐漸興起,北京作為率先建設換乘停車場的城市引發了廣泛關注,本文主要介紹北京市換乘停車場當前應用情況以及未來發展規劃。
北京市換乘停車場現狀
運營情況
目前北京圍繞軌道交通設置的換乘停車場約40個,共7,700多個車位,成為國內換乘停車場應用規模最大的城市。換乘停車場主要由京投公司、公聯樞紐公司及區縣政府負責運營管理,大部分設置在五環外,城區與郊區的結合點。單個停車場提供停車位規模為幾十至幾百個不等。為鼓勵個體交通方式換乘公共交通方式而向使用者收取低廉的停車費用,停車收費價格為2元/日,政府通過財政對每個車位給予每天6.89元的補貼。當前停車場基本為平面式,建設成本較低,基本是將現成土地平整施畫后運營,除約10處獨立占地外,其余利用橋下空間、綠地、道路空間等布設。
換乘停車場的使用與軌道站點周邊土地開發情況以及交通條件密切相關。目前北京市換乘停車場也遭遇了冷熱不均的問題,運營情況如下:
。1)布設于土地開發不完善、交通條件較差的軌道交通站點周邊的換乘停車場,停車位利用率較低。
以昌平線的朱辛莊站為代表,高峰時段進站客流量約2,800人,提供停車位383個,占進站客流比例的13.6%。換乘停車位利用率不高,存在部分空置,究其原因主要是軌道站點周邊土地開發不完善,道路交通條件較差,居住人口少,目前出行需求量較小,供大于求。未來隨著周邊土地開發逐漸成熟,這些站點吸引的停車換乘需求將會增長,不排除將產生停車位不足的現象。
。2)布設于土地開發較成熟、交通條件較差的軌道交通車站周邊的換乘停車場,停車位需求大。
這類換乘停車場位于周邊土地開發較為成熟的軌道交通站點,以居住用地為主,高峰進站客流量較大,但是與軌道交通車站接駁的公交服務水平較差,在接駁換乘時間上缺乏吸引力,導致大量居民選擇小汽車方式與軌道接駁,出現換乘設施供不應求的現象。比如5號線天通苑北站,早高峰時段進站客流量達2.6萬人,目前提供換乘停車位436個,約占進站客流量的2%,但仍有大量機動車停放在換乘停車場外的路側;4號線末端站安河橋北站,高峰進站客流為0.7萬人,目前可提供停車位550個,占進站客流總量的8%,但路側仍停滿機動車。未來該地區隨著土地的進一步開發,將會產生更多的出行需求。一味通過增加換乘停車設施供給來滿足需求,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會誘增停車需求。對于這類換乘停車場,不能只通過增加換乘停車場設施供給來滿足需求,而應通過提升公共交通服務水平、步行和自行車出行條件引導人們選擇全程采用公共交通出行。
。3)布設于土地開發較成熟、交通條件好的軌道交通車站周邊的換乘停車場,停車位供需較為平衡。
這類換乘停車場處于供需相對穩定的狀態,基本能夠實現供需平衡。此類站點周邊交通供需基本穩定,公共交通可達性較高,如西二旗站、亦莊開發區核心區的文化園站、萬源街站、榮京東街站。但是,在城市不斷更新發展過程中,目前相對供需平衡可能會被打破,出現供需失衡現象。
綜合對當前換乘停車場運營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換乘停車場運營狀況受到車站周邊土地開發、公共交通條件、步行和自行車環境,以及小汽車非理性使用等方面的影響,停車場運營尚未成熟穩定,不同停車場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對于換乘停車場的需求具有階段性,與軌道站點周邊土地開發程度、道路交通條件、公共交通服務水平等密切相關,為此換乘停車場的供給規模應結合土地條件予以彈性預留。
目前,尚無證據表明提供換乘停車場能夠有效地緩解交通擁堵。設置換乘停車場更多的是體現政策引導作用,引導人們選擇乘坐公共交通,為生活在公共交通覆蓋率較低地區的人們提供一種可選擇公交出行的方式,同時也會減少一部分進入中心城區的車輛。從當前北京市換乘停車場停車位的利用率來看,停車換乘對出行時間和費用的節省,吸引了部分小汽車出行者轉向公共交通。但換乘停車場作為一種政策手段,其實施效果還與低廉的使用價格、較高接駁效率以及嚴格控制進入中心區車輛等政策密切相關。
。ㄎ赐辏
(責任編輯:django)原載于《現代物業·設施管理》2015年第2-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