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2015年歲末抒懷,回顧年度臺灣物業管理許多事件與新聞,包括我年度投稿的臺灣物業大觀,以及執行中的2015物業管理票選十大新聞發表會。
回顧年度臺灣物業大觀
回顧年度投稿《現代物業》雜志合計九篇文章,依其內容概分四類:第一類屬公寓大廈居住倫理與規約;第二類呼吁重視設施長期維護修繕與活化閑置物業;第三類探討公寓大廈新興的生活與服務商機;第四類介紹臺灣物業管理學會舉辦年度物業管理十大新聞票選活動。評析說明如下。
第一類合計三篇文章,《臺灣物業管理(2014)年度十大新聞之回顧與啟示》、《違章建筑與物業管理》兩篇文章,主要探討公寓大廈居民生活習慣與物業管理文化,如何從傳統且穩定價值觀的群居倫理,轉型成制度性講求對等代價的物業管理,面臨課題仍是人的生活習性與認知學習的困惑。譬如大樓住戶生活糾紛的產生,雖然部分是設施設備的影響因素,實際原因大多導源于人際日常生活的疏離,缺乏認同集居生活公約,才會引發許多違規使用,不服取締,制造糾紛訴訟等課題。因此,物業管理如何從保全、保潔、保養的設施服務領域,轉進到生活與商業的服務領域,協助大樓住戶團體建立小區總體營造,加強人際的融合與認識,藉由舉辦活動落實互動機會,就顯得相當重要。第三篇文章名稱為《一本雜志、一個物管公司之幻想與理想》,報道了新雜志《臺灣物業管理》非?上摽荒臧l行四期就?。我深知喪失了一冊可以教導臺灣民眾、宣傳學習物業管理新知的媒體雜志。同時也顯現當前臺灣民眾對于物業管理服務專業的生疏,導致全臺唯一一本物業管理專業雜志的夭折,反之,頗佩服《現代物業》雜志的如期如質出刊,基于社會公益推展物業管理專業新知的普及,真了不起。
第二類的《只罰不行,臺灣建筑“皮膚病”要治》、《大學的校園、物業的管理》兩篇文章,主要探討臺灣近年來新興建筑量逐年遞減,反而既存高齡老屋數量逐年遞增。顯現老屋與病屋的管理維護成為當前臺灣物業管理的主要課題。加強呼吁現行的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中,必須盡速修法加入長期修繕計劃專章,規范制訂建筑與設備三十年生命周期之維護修繕計劃,包括維護費的籌措、設備類別的更新、居住質量的維護。病屋的修繕維護固然重要,老屋長期閑置更是可惜,尤其是少子化后的臺灣高齡社會,許多大學招生人數不足,導致校園設施與校舍閑置。如何再利用閑置的空間與設備浮現活化設施再利用,成為新的物業課題。我相信大陸高?傆幸惶煲部赡苊媾R如此的課題,因此大學的校園、校舍物業,如何未雨綢繆,提升設施績效的活化利用課題,是值得長期探討與研究的課題。
(未完)
(責任編輯:現代物業)原載于《現代物業·新業主》2015年第12期/總第34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