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載于《現代物業•設施管理》2019年9期
由國際設施管理協會(IFMA)和國際設施管理協會中國分會(IFMA China)主辦的“IFMA全球工作環境設施管理2019中國峰會暨展覽會”于2019年8月29日-30日在蘇州洲際酒店召開。本屆峰會特邀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頂級專家,分享世界級的工作場所及設施管理行業經驗。
峰會上,《現代物業》與IFMA首席運營官(COO)唐·吉爾平(Don Gilpin)就當前中國設施管理市場情況以及IFMA在中國的發展規劃等話題進行交流。吉爾平表示,亞太地區設施經理管理的資產已占到了約3,356億美元,全球大約有三分之一的設施管理或資產管理經理都來自中國。中國的市場潛力巨大,作為設施經理人,應當讓更多的業主單位認識到設施管理的重要性。
《現代物業》:IFMA已經連續幾年在中國召開峰會,請問IFMA是如何看待中國設施管理市場的整體發展的?
唐·吉爾平:我在大會演講中展示了全球設施管理市場的整體狀況,用美元數字標注了各地區的市場大小,如北美、歐洲和亞洲,其中亞太地區最主要的市場是中國,全球大約有三分之一的設施管理或資產管理經理都來自中國。在整個1.1萬億美元的行業市場中,亞太地區設施經理管理的資產就占到了約3,356億美元。所以中國的市場潛力是巨大的,我們現在僅僅才開始而已。我們對IFMA在中國做出的努力感到欣慰,對中國的市場前景也非?春。我們肯定會繼續加強在教育培訓上的投入力度,并持續擴大中國的會員數量。
《現代物業》:未來是否會保持甚至擴大IFMA在中國舉辦分會的規模?
唐·吉爾平:我們聽取了中國區主席Ingrid Wong(黃馨瑩)的意見,她表示中國北方對設施管理有一定需求,所以我們很可能在那邊開設新的分會。我們認為和政要的聯系是十分必要的,會力爭讓FMP(Facility Management Professional)以及CFM(Certified Facility Manager)這兩個證書得到中國政府方面的認可。這樣未來政府在進行工作時就會要求人員擁有這兩個認證,這樣就能擴大IFMA會員的人數和影響力,如果政府未來真的要求工作人員持有這些證書的話。
《現代物業》:自上海和北京分會以后,IFMA今年又籌備了蘇州分會,未來是否還會繼續加快在中國設立分會的速度?
唐·吉爾平:答案是肯定的,如果在特定城市有很多設施經理職位需求的話,我們會向IFMA董事會請示去建立一個新的分會。一般針對一個城市的申請者達到20人以上的話,就會向董事會申請一個分部建立許可,董事會會做出批示。拿中國北方大城市哈爾濱舉例,如果哈爾濱的很多人都對從事設施管理有興趣,我們就會在那里建立一個分會,這真的只和當地人們是否有足夠興趣有關。我們一般會等到申請建立分部的會員人數(即設施經理)達到20人才會提出類似的申請。
《現代物業》:IFMA是否會也會考慮盡快在中國西部地區開設分會的計劃?
唐·吉爾平:因為我并不熟知中國的所有大城市,但基本跟剛才北方城市是一樣的邏輯,只要有任何一個大城市有足夠(20人左右)的會員(設施經理)向國際董事會提出申請,那么我們就會在城市中開設相應的分會。像我剛才所說,我們在市場調研中發現中國設施經理管理的資產超過3,230億美元。如此看來申請IFMA會員的潛在人數可能數以千計,我們只是剛剛開始吸收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隨著現有分會的逐步成長,越來越多的城市也會意識到建立分會的好處并加入其中。
《現代物業》:在中國繼續開設分會的必要條件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只要有20位以上的設施經理申請就可以了?
唐·吉爾平:讓我們來看一下建立比較早的分會,也就是那些比較成熟的分會,比如美國硅谷分會就有400名至500名會員。紐約大約有700名會員,可以稱得上是較為成熟的市場了。另外波士頓也屬于成熟市場。荷蘭也有超過900名會員。這些地區都可以作為成熟分會的標桿。像上海、北京、廣州等中國的大城市,如果以紐約、硅谷或者荷蘭作為參照的話,至少應擁有500名會員才算是成熟的分會。
《現代物業》:您來到中國以后,是否對中國的工作場所或各類設施進行過考察?
唐·吉爾平:我還沒有機會去考察中國的這些設施,但我十分有興趣。IFMA還有很多個人關系,如來自德克薩斯A&M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的薩瑞爾·拉維(Sarel Lavy)博士,今天也和我一同來參會了,他曾經拜訪過上海市醫院協會以及諸多關聯的上海醫院。所以IFMA的個人關系可能會來自不同的委員會,如機場委員會、醫院委員會、學術機構委員會等,來自這些委員會的人員能夠接觸到相應領域的中國設施,并和他們彼此交流學習。
《現代物業》:這些委員會和IFMA的關系是怎樣的?
唐·吉爾平:這些委員會是IFMA的下屬機構,如果有人加入IFMA,他可以選擇成為IFMA某個分會(如蘇州分會)的會員或者成為IFMA下屬的特別興趣群組的成員。目前IFMA下屬教育機構專委會、機場設施專委會、銀行與信用社專委會、城市與鄉郊活動設施專委會、企業設施專委會、醫療衛生專委會以及生產、工業、物流專委會等16個專委會。另外設立有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社區、工作環境革新者社區、運營與維護健康和安全社區等6個新興實踐社區,會員自主選擇的范圍很多。
《現代物業》:您認為和美國或其他地區相比中國的工作場所有哪些自身的特點或者是不同之處?
唐·吉爾平:我僅僅聽說過一些觀點:中國的建筑相比美國仍然欠成熟,雖然中國在最近25年中建造速度飛快,全球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能呈現出這種速度,但設施后期的運行以及更重要的維護方面無法跟上設施新建的速度。所以你會看到中國一些近10年間才新建的建筑就會出現破損等跡象,這是因為它們沒有足夠多的進行設施運營和管理的設施經理。相比之下美國的設施即便很舊但還能長時間保持良好的外觀,是因為它們得到了持續的維護和運營。我們想讓中國設施管理市場意識到建設僅僅是第一步。就像我演講中講述的那樣,建筑壽命80%的時間都在進行運營和維護。因此中國的建造速度是可以的,但是維護還無法跟得上。
《現代物業》:ISO 41000系列標準已經頒布有一段時間了,您認為ISO 41000系列標準對設施管理在中國的推廣有哪些推動作用?
唐·吉爾平:ISO 41000系列有很多標準,ISO41001,-11,-12,-13等,三個標準是2017年發布的,還有一個是在2018年發布的。這個問題也就是說我們怎樣通過今天這樣的活動(峰會)去推廣ISO標準對吧?今天有三位演講者都提及ISO標準,這就是我們在全球范圍內宣傳ISO標準的一種途徑。不僅在中國,在南北美洲、歐洲和非洲都是通過這種口頭宣講的辦法。同時我們也嘗試在交流工具上宣傳ISO標準,比方說雜志,我們會在自己的月刊或雙月刊中推廣ISO標準。我們也有自己的線上平臺,名叫“Engage”,如果有新的標準出臺,我們就會在線上平臺上直接發布。
在其他地區,特別是北美和歐洲,ISO標準實際上會寫入征求建議書(request for proposals),那些像世邦魏理仕(CBRE)或索迪斯(Sodexo)這樣的大型設施管理公司在競標項目時,會在征求建議書中添加有關ISO標準的內容。這實際上要求了類似項目都遵守ISO體系標準,同時也促使整個行業采用一個標準化的操作流程。目前這種做法并不普及,僅局限于美國和歐洲地區,大概出現時間是在三四年前,但它應該會是一個發展方向。我們現在需要做的就是不斷地溝通和不斷地推廣。
《現代物業》:您能否預測一下未來幾年中國的設施管理市場將發生哪些變化?
唐·吉爾平:我無法準確預測這種變化,但是你可以看到在過去25年中,設施管理行業的科技一直在變化,一直在革新,所以設施管理一定是隨著科技一同發展的。如果讓我預測的話我只能說變化是常態,科技一定會進步,設施管理也會一同進步以迎合科技變革。
《現代物業》:您對中國市場的發展能否提供一些具體的意見和建議?
唐·吉爾平:還是我演講到的部分,設施經理跟管理高層、首席財務官、首席運營官、首席執行官、建筑師、承包商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應當確保這些相關人員在新工程開始的初期就認識到設施管理的重要性。在世界上很多國家設施管理仍然是一個后續工作的代名詞。即便一個建筑建造得美如泰姬陵,設施管理人員可能也只專注于清潔一下建筑內部、打掃一下衛生間等內容,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思維。我的建議是作為設施管理的專業人士,請千萬千萬先和你的上層監督人員或某些領導層談一下,讓他們知曉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那80%是多么重要,這80%就掌握在設施經理的手中。 本次采訪得到了國際設施管理協會(中國)(IFMA CHINA)的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