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災害”絕對是這個7月的熱詞。北京城的一片汪洋沖走了70多條鮮活的生命,天津緊步其后雨洪肆虐,烏魯木齊暴雨連連,令人震驚的一幅幅圖片,澤國中那許多的哭泣和無助,一次次地悸動國人的視覺和神經。
面對暴雨災害,想說,我們的市政規劃怎么了?
放眼國外,東鄰日本是個臺風多發國家,但東京很少出現內澇,這得益于東京的“川”設計。倫敦1865年維多利亞時代修建的城市排水系統,至今已超過150年,巧妙地在泰晤士河下方配建排水隧道,實現了強大的排水和治污能力。巴黎有“五級排水系統”,柏林有“雨水費”制度,海拔低于海平面的鹿特丹更有 “城市海綿”的創舉。
1963年那場暴雨的創痛,至今健在的老北京人都還記憶猶新。“百年市政百年工程”不應該僅是一句口號,城市建設者們,應該更認真、更科學、更遠瞻地考慮:在今朝如何規劃城市的未來?有了遠瞻的規劃,還要有與規劃相符的基礎建設,避免建設質量及功能“縮水”,讓今天的建設成果真正成為子孫后代的福祉。
北京的城市規劃,包括排水系統,是按照1,600萬到1,900萬人之間來設計的,通過專家論述,目前的城市排水按三十年到五十年一遇來規劃,但城市建設方面的投資更多側重于地面建設以及表面道路,其實際建設能力遠沒有達到規劃設想,按照專家的說法,也就基本達到十年一遇的標準,差距很大。
城市建設的終端就到了物業小區,作為追求品牌永續發展的開發企業,也應該著眼企業未來發展,本著“開發一個項目樹立一座豐碑”的理念,按照市政規劃要求,科學嚴謹地開展建設施工,用高品質的物業項目配套,兌現物業功能價值,滿足客戶需求,鎖定客戶信賴與忠誠,成就企業長遠效益。
面對暴雨災害,想說,我們的城市基礎設施管理運行怎么了?
天災將至,城市的預警從時間上沒有足夠前置,從宣傳上沒有卓有成效的措施,故同樣沒有引起大家足夠的重視。一如平常的日子,不設防的人群,即將迎來的卻是想象不到的一場重大災難。如果已經建立相對完善的應急預案,即便預警不夠及時,關鍵時候能夠快速啟動各項應急預案措施的話,相信也不會承受如此慘痛的后果。
一個城市的綜合排水是一套完整的系統,必須有專門的常設機構和人員負責日常檢查維護和保養。因此,一來需要標準規范的操作規程,二者也需要固定常設的機構人員按規程去執行巡視和維護,更重要的是長期有效的監督、檢查和考核。
回到物業小區來看,大量的車庫和地下儲藏室、下沉式庭院等低洼地,不能幸免而成為重災區。誠然有可能存在市政管網倒灌問題,但建設中有無考慮止回設計?防水和孔洞封堵是否到位?后續物業管理中的抽排和圍擋措施是否到位?排水管網是否存在堵塞?
暴雨中,人群的無序和慌亂,讓危機下的交通系統徹底癱瘓。因為無序,更多的車輛競相奪路,很多最終都變成了“船”;因為慌亂,很多行人不慎跌入水中,或被管井暗流卷走,或遭電擊失去自救能力,或被暴風雨中的高空墜物擊中。國人在大災大難面前普遍缺少那么一點點冷靜,這也和鄰國日本福島核輻射和海嘯危機中的表現形成明顯對比,這是長期缺乏國民危機教育的結果。
和平年代最容易淡忘危機,一旦危機降臨,我們是手忙腳亂還是從容不迫?面對一場無準備的危機,其后果必然是慘烈的。構建全面危機意識,通過培訓掌握危機處置原則、知識、流程、標準、方法,形成集體觀念和意識。再通過有計劃的周期性演練形成集體行為,才能確保危時不亂、用時不慌,才能在災害發生時最大限度地保護國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物業服務企業作為當今重要的社會服務組織,面對自然災害,有著不容推卸的責任與使命。事實上,大部分物業服務企業都建立有各種情況的突發預案,但在實際執行時千差萬別。因此有必要就防汛災害預案中的部分關鍵要點與業內同仁探討——
宣傳到位。這里的“宣傳”特指兩個方面:一是災害發生時小區業主是否在第一時間被告知;物管公司有沒有通過張貼通知、電話告知或者短信提示等方式讓業主迅速知曉暴雨災害信息,主動配合采取相關措施,規避損失和風險。再是指物管公司是否及時將險情處理過程中的重大信息及時通告關聯業主(比如某某區域漏電、某某區域水深、某某路段井蓋缺失等),避免其他業主遭受損害,一直到險情解除,這個“宣傳”是全過程的。
培訓到位。“培訓”也是兩方面的:一個是物管公司內部的應急搶險培訓和日常演練,按照常設應急小組分工,險情發生時,分工負責,有序開展應急搶險工作。另一個是對住區業主定期進行的應急搶險培訓,如關閉門窗、綁縛物品、車輛泊放、減少外出、自查自檢、應急自救等知識和技能演練。“麻痹的是思想意識,付出的是生命代價”,沒有平時持續的培訓,很難有自救意識和技能的穩步提高,所以這是物業服務企業的一項長期必修課,需要堅持做下去。
人員組織到位。物管公司大多都設有應急搶險小組,實際運作成效基于企業重視程度表現不一。在人員組織架構及崗位職責明確前提下,應導入對應的激勵考核機制,通過對險情處置前后狀況進行評估,總結分析、通過獎懲考核兌現,確保“在其位謀其政、承其責享其果”。
排水管網及設備巡視檢查到位。針對園區排水管網,側重管網完好無破損、及時清淤確保暢通;針對地下或半地下車庫、地下室地溝和集水池無積淤,排水泵功能運行正常;汛期巡檢計劃排訂合理,執行正常。
安全防護到位。在暴雨來臨前,將車庫內車輛盡量全部引導至路邊較高位置泊放,避免地下車庫高位積水造成車輛損壞。地下車庫及儲藏室雨前壘筑攔洪沙袋,避免大量雨水涌入。地下設備機房防護:尤其是配電室、電梯機房設備井、消防監控室等部位門口重點做好防護,專人現場防控險情。抽排水設備:現場專人負責查看,必要情況下,手動開啟,緊急排水,F場準備適當數量移動式備用排水泵,提前考慮外接電源,避免地下室避險供電中斷,導致積水無法排出,擴大損失。
應急救護到位。針對園區內汛情,主干道及單元進出口位置均應布設部分應急搶險人員,一則適時幫助疏導過往行人及車輛;二則及時查看疏通路面堵塞的下水口,確保水流通暢;三則接收業主救助訊息,及時入戶給予幫助。
上述六個“到位”說到容易做到難。其實,災害面前,往往就是這些關鍵細節沒有到位,失去了搶險救災的最佳時機,最終釀成了巨大的損失。這也曾經是筆者親歷過的慘痛教訓。
面對暴雨災害,想說,我們不能讓所有的汗水和血淚白流,我們應該用看到、想到、說到、做到的承諾,來詮釋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命的尊重。物業小區是大社會的有機組成,所有的物管同仁也當在大災大難面前成長起來,勇于擔當,用科學、經驗、智慧和責任贏得業主的尊重、敬意和信賴。如果風雨注定要來,那么我們應該確信已經做好應對準備,讓我們行動起來吧!
原載于《現代物業•新業主》2012年8期/總第231期
(責任編輯:現代物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