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id="djjtf"></b>

              <big id="djjtf"><ol id="djjtf"></ol></big>
              首頁| 新聞| 銳觀察| CEO視野| 物管實務| 空間計劃| 物管專家文集| 相對論| 發展論壇 | 培訓|
              當前位置: 主頁 >銳觀察 >普通 >

              構建崇尚科學與關懷的人文基礎

              時間:2015-08-21 14:29來源:現代物業雜志社 作者:十月(嚴實) 點擊:
              令我困惑的,不是同一個人身上往往會同時擁有這樣的三種表現或者三種與生俱來的相關潛質,而是當一個人的利他行為投入到群體之中,有時卻會事與愿違。

                    通過對人類行為的觀察,我覺得當作為個體的人需要在人類群體中展示自己的存在之時,其初級表現常常是愛好展現,它的形式比較復雜多樣但是簡單易行,包括七情六欲當中一切可供利用的個人愛好。在崇尚個性的時代,通過愛好來展現自己的獨特存在有投入少產出高時效快的優勢,除了少數將生理特質發揮到極致的個體差異中的良性極品比如歌唱家美食家等,普通人的愛好展示符合一切短平快的時代要求。一套出位的裝束和怪話,或者正常人敢想而不敢做的某一個小動作,都可能成為標新立異的個人標簽。中級表現則是行為示范,通常被精英人士所熱衷,他們總在大眾注目禮中游弋,一般不是追求與別人不同,相反卻言必代表大眾;他們以公眾道德和價值為標準,總有可圈可點的行為或者動聽動心的言論,以期引領時代,垂范世人。他們的準則是更高、更快、更強,或者更多、更先、更好,總之,先人一步是他們的統一標志。而更高一個層次的表現是價值推廣,專利屬于極少數殉道者一般的人,他們的主要使命是創造或推廣對人類有益的價值,而并不關注自己的表現是否與大眾行為趨同或者與精英表率吻合。

                令我困惑的,不是同一個人身上往往會同時擁有這樣的三種表現或者三種與生俱來的相關潛質,而是當一個人的利他行為投入到群體之中,有時卻會事與愿違。比如把前面列出的三種表現放到群體當中去觀察,我發現群體中的愛好或者叫作愛憎,常常會在令人難于想象的程度上控制人們的思想和行動,這種影響力之巨大足以使得精英人物自愿或被迫的更加“先人一步”地參與表達這種愛憎,而被這種愛憎越來越強烈地挾持的群體行動,則有可能使真正對這個群體有益的價值被越埋越深,與他們行動的初衷相去甚遠。

                一個人要在道德上培養自己的優越感是極為容易的,只要看準了(實際上誰都很容易看準)群體的愛憎并表現出自己與之一致但更強烈的愛憎就可以實現?墒且粋群體要找到自己的道德優越感就更加容易,因為許多時候,這個群體當中的一部分個體連自己付諸行動的必要成本都不用付出,他們只管譴責別人不夠愛憎就行了。愛的方面比如標榜自己比別人更奧運、更愛國、更有愛心;恨的方面比如譴責某個名人捐款少、某個老師跑得早、某個影星心眼小,他只要對所愛的對立面給予足夠深的憎恨,就可以證明自己為所愛付出了足夠多的情感。一個人要為表達愛憎、付諸行動和創造價值所分別付出的努力有如天壤之別,故而他的群體從中的受益也決然不同。

                在去年年底以來一系列的悲喜事件尤其是四川地震災難中,群體的愛憎深深地牽動我們的心,從而產生了在中國歷史上從領袖到百姓齊心挽救生命的罕見壯舉,體現出一個偉大國家的凝聚力。但是倘若我們只是用激昂的語言和悲喜的眼淚來記錄這場劫難,可能會使我們仍舊像曾經犯過的錯誤一樣,關注了生的意義,而疏忽了死的價值。

                如果我們真的一定要從數字上證明我們的愛心偉大,那么想想全國每人捐一百元應該是多少?如果我們真的要從所有事例中去發掘我們的道德比別人優越,面對那些同樣發生在我們這個群體當中的趁火打劫、瀆職貪污、黑心建筑等等現象,我們有的是坦蕩還是尷尬?我們有能力和勇氣讓那些逝去的生命對我們的未來產生價值嗎?盡管群體的強烈愛憎曾經給我們的民族帶來過許多好運,但是或怨或怒、或恨或喜也常常使我們在群情激憤中目標走偏,用愛憎是否分明完全屏蔽了價值判斷。

                我更寧愿相信我們一次次的原諒了那些天災難料人禍難恕的罪過是基于中國人人性的寬厚,而非一些異見人士所詬病的姑息和麻木,或者礙于面子自藏家丑。同時我們當中越來越多的人正在超越歷史的和今天的籬障,用他們的身體力行放大這份可貴的愛心和寬厚,也向世界閃現出我們這個群體博大、懷柔和人道的高貴一面,那么,我們是不是也有了足夠的準備,可以開始審視天災帶給我們的深刻教訓,反省我們在國民教育、科學普及、制度改進、災害預防、價值重塑等等方面的不足?百煉成鋼,一個民族發熱的時候同樣只有鐵的腫大,只有發熱以后迅速而持久的冷靜才能產生鋼的強大。

                用科學的求真精神和寬厚的民生思想構建我們的人文基礎,其實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要使其免涉意識形態的說教與飄渺,要求的是具體到每一個獨立個體的覺醒,尋求、參與并獲得信息共享充分、資源利用合理、利益分配公平的最大可能。如果一定要把這層意思說回到物業管理行業當中來,我希望提醒全國所有的媒體,不能受公眾“愛憎”的挾持并相互誤導,不顧物業管理的價值存在而一味歪曲打壓;同時也希望物業管理者與社會各界之間主動交流與合作,包括社區中是否開始了物管、居民和居委會相互配合的緊急疏散演習,包括了對災區的愛心捐助行動并非僅僅限于捐錢捐物,政府可以鼓勵并引導內地物業管理企業將對臨時安置區提供物業管理和服務作為企業對災民的愛心捐助。

                逝者安息,不能只是善良的祈禱,需要我們時刻記住對逝者和自己已經做出的承諾,并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開始檢討。
               

              原載于《現代物業·新業主》2008年7期總第91期

              (責任編輯:現代物業)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運營中心:北京市海淀區大柳樹路15號富海中心2號樓1503室 郵編:100088
              客服:010-58403431 移動:15810208746

              采編中心:云南省昆明市北京路(北站)SOHO俊園大廈10棟2單元3210室 郵編:650224
              客服:0871-65700710 移動: 13708860992
              E-mail:xdwy200175@126.com xdwyfm@126.com
              Copyright © 2011 云南現代物業雜志社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備案:滇ICP備13000514號-2

              jrzz日本护士_尤物tv国产精品看片在线_国产精品午夜爆乳美女视频_国产精品十八禁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