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的物業管理服務應該是這樣的:通過若干年的物業管理服務,應該能夠提升管理區域內業主的人文素質。中國內地的物業管理和發達地區的物業管理,在人文關懷方面差距很大。
一個著名的學者說過這樣一句話:“在文化的洼地,不可能產生經濟的高地”。一個企業也好,一個城市也好,如果沒有文化,就不可能出現經濟的高地。在文化沙漠里,不可能有大的好的經濟體出現,大企業都是在文化的孕育里成長起來的。所以我提出這樣一個觀點——企業應該先做文化才可能有利潤;也可以理解為,只有先做文化,企業才可以做大。
賺錢和做文化的關系
在一般企業家的意識里都是“有了錢再做文化”的觀念,沒有錢憑什么做文化?也有些人說“我沒錢呢,我顧得上做文化嗎?”就是說,什么時候有錢了再做文化,現在還吃不上飯,還做什么文化?這是很多企業家固有的觀念。從2004年開始,在我做企業的8年時間里,我體會到,如果一個企業有了錢再做文化,這企業就“完了”,或者說就晚了。那么沒有錢如何做文化?我認為,做文化不是錢的事。以我公司山東明德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為例,企業做文化,主要是做企業文化。我認為,企業文化就是一個企業掌門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企業掌門人只要把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寫出來,然后培訓到位,讓員工理解企業文化,這就是在做文化,這是不需要多少成本的。
那文化如何變成收入呢?一個企業只要做成一個文化企業,在這種文化的氛圍中,員工可以很快成長,他們的人生道路能夠走得比較正。明德物業之所以取這個名字,就是運用了文化的理念,“明德”二字來自儒家經典著作《大學》的第一句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我一直用這句話來教育員工,意思是“做事先做人”。自己為別人服務,做人的原則都不懂,怎么服務?這樣的企業也不可能做大,做不大也不可能有錢。
一個企業不僅要會做文化,還要會傳播這種文化。物業管理傳播的文化一般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企業文化,它的目的主要在于對內影響這個企業的員工;第二類是社區文化,這是對外的,影響我們的服務對象——或者就叫“業主”。那么通過哪種途徑傳播這種文化呢?企業文化的傳播主要通過企業日常的培訓、管理來實現。比如,我公司員工一入職,就會拿到一本很厚的書,叫《企業文化手冊》,入職的第一個月就要考這個文化手冊。平時還有“三會一歌”制度,這有點像黨員制度。第一個會是晨會,所有的員工都要朗誦企業文化,通過這種方式讓企業文化入心入腦。
原載于《現代物業·新業主》2012年第12期/總第243期
(責任編輯:現代物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