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專業作為一個典型的土木工程類專業,在我國很多高職院校中都有設置,有些院校還把它當成特色專業、重點專業來加強培育及投入。大家都有這樣一個共識:隨著我國城鄉一體化進程,建筑業在我國至少還會有十幾年的黃金發展階段,該專業的畢業生會有很好的就業前景。目前各院;旧习言搶I學生的培養目標定位在建筑施工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及工程咨詢單位從事民用與工業建筑中的基層生產操作和技術管理工作上,如項目管理員、施工技術員、造價預算員、材料員、質量員等,都是圍繞著工程實體的建設階段。
然而,大家卻忽略了一個基本的事實:建筑業就全國來講是有黃金時期,但由于過去幾十年各個地域的發展速度、經濟水平、政治及經濟地位存在著巨大差距,像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正朝著國際化大都市邁進,城市的經濟結構正處于轉型階段,基礎建設日趨成熟,大興土木的時代即將過去,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的維修養護工作。所以,筆者認為,對以服務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為就業目標的高職院校,對建筑工程管理專業應在以下幾方面進行研究探討并作出相應改革,以適應新形勢下的需要。
培養目標上的調整
目前,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基本定位為:從事建筑工程施工項目管理、建筑工程技術管理、建筑工程造價、建筑工程質量檢驗、建筑工程技術資料管理、建筑工程測量等技術管理工作,能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與建設需求,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有良好職業道德和創新精神的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優秀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
但為了適應新的需要,要在原有培養目標中對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崗位群進行取舍,如保留項目、造價、質量、技術資料的管理,這是因為即使各類房屋建筑在使用過程中,仍需要對其價值進行評估和考量,也仍然需要對其使用過程中維修維護的工程項目進行管理。其次,應當增加在完成建筑工程實體后的經營、管理服務方面的崗位群,如房地產經紀和物業管理。
在培養規格上的相應變化
目前,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培養規格一般定位在:1、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論與方法;2、掌握建筑工程技術基本知識;3、熟悉建筑工程建設與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4、具備綜合運用上述四方面知識從事建筑工程管理的基本能力;5、達到相應學歷的外語要求;6、畢業生應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文化素質及職業素養。
基于以上培養規格,首先,應在學生掌握的知識結構上做出相應變化,如要求學生掌握房地產經紀及物業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識,在學生的職業素質要求上應相應增加服務意識的要求。
課程結構上的相應變化
高職教育的特點是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目標所需要的知識體系來進行課程設置,在進行課程設置調整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認真調查研究一線城市在經濟結構調整中,圍繞已建成建筑物及附屬物所進行的服務權重比。
2、認真分析研究該專業的知識主線及分支,設置好課程模塊,分清主次,突出技術管理及經營管理,并明確與其他相關專業如房地產管理、物業管理的根本區別,合理設置相關課程比例,如相關行業課程內容最好以概論課程定位,但應相應增加學時數。
3、認真分析研究設置課程在新培養目標中的作用,如房屋裝飾裝修施工管理、建筑工程概預算、物業管理概論、房地產經紀概論等,合理設計學時數的權重比。
原載于《現代物業•新業主》2014年第10期/總第304期
(責任編輯:現代物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