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紹賢
MSc(Real Estate)新加坡怡安產業公司總經理,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房地產管理系講師、印度客拉拉邦城市發展顧問、中國物業管理培訓導師等。
市鎮管理應該是與時俱進的,通過科學化、系統化的管理,有效提升服務素質與工作績效。當適時地采用先進科技,如智能手機應用程序,讓工作人員能以最新的方式與工作結合,除了提升工作質量效率,也增加工作的樂趣與時尚性!
新加坡物業管理有著相對悠久的歷史,在發展的過程中留下了一定系統化的軌跡,因為曾經屬于英國殖民地,所以它亦承繼了英國相關的物業管理法律與體系。眾所周知,英國是物業管理的搖籃,新加坡在其影響下從一開始便在物業管理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除此,新加坡也在大專學府開辦了不同層次的物業管理課程,提供專業的培訓,讓物業管理能有系統地發展開來。
新加坡是個城市國家(City State),一個沒有郊區、腹地缺乏天然資源的城市國家。為了解決民生問題,讓人民突破貧困圈,政府除了提倡教育、提供就業、提升衛生水平外,亦在成為自治邦的時候開始著手為百姓興建公共住宅(統稱“組屋”)。時至今日組屋數量累計已達1,044,466套,安置了全國82%的人口。[1]根據最新公布的建屋局常年報告,2012/2013年度申請組屋名單上共有26,121個家庭,同份報告中也顯示公開市場轉售組屋十分活躍,同年里共有23,579套組屋轉手。
當年全國的公共住宅,由國家相關部門統一規劃、營建,也由該部門進行統一管理。七十年代的城市規劃與發展興起了一股新的趨勢,居民們開始為自己爭取參與城市的管理與決策工作。這一趨勢讓居民們對自己居住的小區更有歸屬感,有助于建設健康的社區精神。為響應這一發展方向,新加坡政府在1989年把全國的組屋公共場地與設施,下放給新成立的市鎮理事會管理,為新加坡物業管理掀開了新的一頁。今天新加坡共有十六個市鎮理事會負責全國組屋的市鎮管理工作。[2]這些年來,新加坡的市鎮管理水平得以不斷提升,主要是當局有效的行政監督,以及各市鎮理事會積極推動智能化的結果。本文重點為大家介紹有關新加坡市鎮管理智能化的演進與其所涉及的范疇。
從市鎮管理的統一管理到各市鎮理事會的分而治之,新加坡的市鎮一直由國家有關單位監督著。上世紀八十年代是電腦化啟用的時代,當時主導管理事務的當局已經著手探討如何通過電腦以提升物業管理上的績效。
市鎮管理主要開發的軟件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物業管理系統,另一方面是屋主資料系統。
。ㄎ赐辏
原載于《現代物業•新業主》2014年第10期/總第304期
(責任編輯:現代物業) |